其中增值税分行业看,19个重点工业行业中,有7个行业的增值税收入下降。
从全球范围看,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约占全部油气储量的34%,探明率大约为30%。而白云凹陷这样的地质构造在南海北部有10余个。
业内人士指出,立足国内满足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深海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必然选择。作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油气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给和经济安全。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国内迫切需要发现具有战略接替性的油气开发新领域。他告诉记者,海洋石油981已经确定了一系列目标。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地质总师施和生对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信心十足。
在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中,深水、超深水的资源量占全部海洋资源量的30%至40%。S区块位于赤道几内亚南部海上,水深30到1500米,面积约2287平方公里。这是国际能源署(IEA)一系列全球能源技术路线图之一。
目前种植藻类再从中提取油料还比较昂贵,成本大概在5.75美元/升,这还不包括转化成生物燃料的成本。路线图中并没回避开发这类技术可能遇到的挑战,它以藻类用作生物燃料原料对此加以说明。5月23日,《交通用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中文版发布会在京举行。IEA可再生能源处高级能源分析员亚当布朗博士在会上表示,路线图中所指的高级生物燃料,比如纤维素乙醇,即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已取得重大突破。
其次,生物燃料应用于交通领域时可能会遭遇技术壁垒。它旨在通过生物燃料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一种向低碳、非石油燃料过渡的方式,减轻对石油等传统燃料的依赖
目前种植藻类再从中提取油料还比较昂贵,成本大概在5.75美元/升,这还不包括转化成生物燃料的成本。国际能源署可持续发展部轲铭在详解路线图时表示,按照该路线图的规划,到2050年,通过有效措施,能够把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能源占比从目前的2%提升到27%。藻株优化、降低成本、扩大生产等是藻类生物燃料开发和商业化运作的重要挑战,需要在基础研发工作上投入更多。首先是原料供应问题,虽然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不能保证在发展生物燃料的过程中能够收集到足够原料。
最后是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但他同时指出,如果政府能够给予政策支持,行业也能积极推动,路线图在中国顺利实施指日可待。路线图中并没回避开发这类技术可能遇到的挑战,它以藻类用作生物燃料原料对此加以说明。今年2月,丹麦诺维信面向全球市场推出适用于纤维素乙醇商业生产的新型高效酶诺维信CTec3,进一步提升了生物乙醇的经济性,对玉米乙醇和汽油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IEA可再生能源处高级能源分析员亚当布朗博士在会上表示,路线图中所指的高级生物燃料,比如纤维素乙醇,即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已取得重大突破。他同时提醒,粮食安全依旧是制定良好生物燃料政策时要考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保持粮食供应的可持续性也是开发生物燃料的可靠保障。实现本路线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持续、有效、灵活的激励机制。
开发生物燃料不会造成与人争粮的局面,因为大多数先进的生物燃料原料都选用非粮材料,比如玉米芯以及其他农林废弃物等。其次,生物燃料应用于交通领域时可能会遭遇技术壁垒。这是国际能源署(IEA)一系列全球能源技术路线图之一。5月23日,《交通用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中文版发布会在京举行。它旨在通过生物燃料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一种向低碳、非石油燃料过渡的方式,减轻对石油等传统燃料的依赖。这里所指的生物燃料大部分将来自目前尚未进行商业推广的高级生物燃料技术。
轲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路线图在中国实施面临的挑战与其在国际上实施所面临的挑战一样,有几个关口要过如果取样条件具备,计划明年再次开钻获取新样品。
为了加快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商业开采步伐,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近日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区域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今年,勘探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要在南海北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圈定重点目标区域,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钻探工作作好准备。
杨胜雄表示,为了在全面总结当前研究工作基础上,加快进行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2011年起启动了对可燃冰成矿规律的新一轮研究。这是记者5月27日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的。
如果取样条件具备,计划明年再次开钻获取新的可燃冰实物样品。据介绍,在近日的海上专项调查中,科研人员利用海洋六号综合调查船在详察区里布设了海底摄像、ROV海底机器人,增加了深水多波束和海底电磁来探测水合物分布情况。该专项是国家973计划重点项目,执行期为3年。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介绍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部署下,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根据初步评价发现,我国南海北坡的神狐海域是可燃冰富集区,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根据初步评价发现,我国南海北坡的神狐海域是可燃冰富集区,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
据介绍,在近日的海上专项调查中,科研人员利用海洋六号综合调查船在详察区里布设了海底摄像、ROV海底机器人,增加了深水多波束和海底电磁来探测水合物分布情况。如果取样条件具备,计划明年再次开钻获取新样品。
为了加快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商业开采步伐,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近日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区域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这是记者5月27日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的。
该专项是国家973计划重点项目,执行期为3年。今年,勘探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要在南海北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圈定重点目标区域,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钻探工作作好准备。如果取样条件具备,计划明年再次开钻获取新的可燃冰实物样品。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介绍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部署下,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杨胜雄表示,为了在全面总结当前研究工作基础上,加快进行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2011年起启动了对可燃冰成矿规律的新一轮研究比如,美国通过对页岩气的开发,使得天然气的价格下降到每立方米0.5元人民币。
中国也在考虑如何开发页岩气的问题。但在人均能耗上,我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每人每年耗电3400千瓦时,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普遍在8000千瓦时左右,美国更是高达1.5万千瓦时。
节流方面,中国的潜力也很大。解决能源问题需开源节流张国宝认为,要应对严峻的能源问题,主要办法是开源和节流。